最新消息
108年太陽光電電能躉購費率「政策寒流」 將襲擊太陽光電產業
2018-12-25 16:28:29
資料來源-中時電子報:https://www.chinatimes.com/realtimenews/20181225002920-260410 經濟部上月29日預告108年太陽光電電能躉購費率草案,較107年實質最高降幅約15.8%,恐衝擊太陽光電開發案,中華民國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同業公會25日透露,已傳出不少投資案,被戛然停止,不敢貿然再投入,過去年底是趕工旺季,今年變得旺季不旺,連帶影響該產業綠領勞工,恐提前放新年假期。 該公會25日出席經濟部公聽會時表示,一旦新草案貿然實施,太陽光電系統產業,將遭受到十幾年來最嚴重的「政策寒流」襲擊,目前已有不少投資案,被戛然停止,不敢貿然再投入。 依該公會的統計,迄今超過1千個以上的上游產業勞工,已經失業,4千個以上的綠領勞工被要求放無薪假,更有超過1萬個以上的綠領勞工,每月只有不到十天的給薪工作機會,預估這波「政策寒流」效應,將在明年第2季更為明顯,讓太陽光電系統安裝產業,將面臨營運嚴峻的挑戰。 該公聽會25日由經濟部政務次長曾文生,親自主持,包括經濟部能源局長林全能、副局長李君禮等人,均親自出席,與會的廠商代表人數約500人。 有鑑於此,該公會在此次公聽會提出三大訴求,希望經濟部給予正面的回應及公平處理。包括一、政府應正視太陽光電電廠投資縮手,安裝勞工無工作的悲哀,傾聽勞工的聲音,疼惜勞工的痛苦。二、撤換提供錯誤資訊給經濟部的躉購費率研究機構。三、費率審定會,應要求能源局,提供正確的太陽光電相關數據,公平地重新計算太陽光電電能躉購費率。 該公會蒐集了超過2,000筆以上的107年太陽光電設置案資料,總裝置容量約500MW(百萬瓦),以銀行業承認的發票成本資訊、前十大會計師事務簽證的財產清單、設置開發商提供的全額發票成本,及經濟部的工程決標金額,作為調查標的。 結果發現,107年各類型太陽光電系統的平均期初設置成本,每瓩(KW)約在5萬3,800元左右,與經濟部委託研究躉購費率的承辦機構所提出的數據差距,高達20%以上,這與公會認為經濟部委託承辦機構的發票收集方法錯誤,果然不謀而合。 該公會理事長郭軒甫25日呼籲執政黨,要能傾聽這些綠領勞工的聲音,並協助公會共同解決綠領勞工遭遇的難關。 該公會就108年太陽光電費率草案計算參數完成分析,認為費率參數發生了重大的疏失,受委託研究躉購費率的承辦機構,雖然拿了政府2,000多萬元的委辦經費,卻沒有提供正確的數據給經濟部能源局,及躉購費率審定會,恐造成這次綠領勞工的重大浩劫。 針對此次研究機構調查的太陽光電「期初設置成本」,該公會點出重大錯誤的主因,包括受委辦的研究機構,只採用部分發票的成本,忽視系統完工後,取得能源局設備登記函前,設置開發商只能拿到銀行2至6成的貸款,所以也只能以支付相對應的款項,取得發票的事實,這非「期初設置成本」的全貌。 另一個重大錯誤,就是不採計安裝場址的租金,原因是該研究機構認為,屋頂及土地租金差異過大,且不容易統計,導致「不考量個案租金費用」。這次不當篩選期初設置成本與年度發電量上、下極端值,也是發生費率計算錯誤的原因。 而這些不正確的數據,造成費率審定委員誤判,而訂定出這次猶如「崩潰式」的太陽光電躉購費率。 蔡英文政府2016年宣布2025年太陽光電裝置目標20GW(十億瓦),但到現在才完成不到1成3,究竟政府的綠能承諾是否如期實現,及國內太陽光電產業何去何從?備受全民的關注。 經濟部11月29日預告108年太陽光電電能躉購費率草案,相較107年實質最高降幅約15.8%,無疑地對國內太陽光電系統產業,投下一顆震撼彈,因而造成綠能產業的信心衝擊,恐超過「以核養綠」公投案通過的威力。